第十二屆社長
姓名:
1987-88 楊忠雄 標題: 弱勢需要被照顧 附標: Rotarians - United in Service- Dedicated to Peace 扶輪社員─協力服務、獻身和平 職業: 水泥製造 相關連結: http://www.hsingta.com.tw/ |
社長專訪:
年度主題:Rotarians - United in Service- Dedicated to Peace 扶輪社員─協力服務、獻身和平
前言:在二○○七年即將擔任地區總監的楊忠雄,對於未來,感受到必須繼續推動照顧弱勢的理念,而且有必要大幅提升扶輪社的公眾形象。
內文:
在入會平均年齡還是五十歲以上的時代裡,當年才三十幾歲就加入扶輪社的P. P. John,可說是陽明扶輪社創社時期最年輕的一員。回想當初加入扶輪社的情形:「其實在那之前,我並不是很了解扶輪社是什麼樣的團體,那時候要入社的話,是必須經由別人介紹的。」當時他對於扶輪社的印象就是水準高,而且入社條件嚴格限制必須是主管級以上的人才可以申請。
P. P. John曾擔任第十二屆陽明扶輪社社長、二○○○年任第五分區的助理總監(以前叫分區代表),就在慢慢參與地區事務、累積這些經歷後,從當初一開始的不熟悉到後來深入參與,P. P. John對於總社每年的方向也變得更清楚,才有機會真正了解扶輪社的運作。
二○○六年,是陽明扶輪社創社三十週年,P. P. John從頭就參與了陽明扶輪社的所有成長與變化,包括整個扶輪社的數量增加、組織年輕化等。接下來,他即將於二○○七年擔任地區總監,我們透過這次的訪談,藉以聽聽他對未來的規畫。
小標:過去,默默付出相信正面力量
扶輪社最大的目標就是做服務,主要是地區、社區的服務,特別是對老人、小孩及弱勢的重視,例如兒童教育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;另外,配合上日本、香港、菲律賓等姐妹社所串連起來的國際服務,像是對小兒麻痺症的關心,也是一直在進行中的計畫,目標就是要讓小兒痳痺不再存在,可以說是這幾年最大的服務工作。
「其他,當然還包括各地區自己跟其他地區或與國外的聯合服務,如去年泰北蓋學校、教室,或是之前九二一地震,就集結了台灣與國外的資金來參與災區的復建工作,甚至是原住民偏遠地區的醫療設備、教育等都是,」P. P. John詳細地為我們解釋扶輪社的工作:「此外,還利用語言中心的資源,為台東原住民小朋友舉辦一場有如夏令營般的活動,在有趣的互動中讓他們也有機會可以學習英語的樂趣。」
對P. P. John而言,當社會要進步時也得去帶動這些弱勢族群,若不帶動他們,一定會造成社會的問題,所以如果每個人都有所付出的話,大環境就應該會變好。這同時也是扶輪社所默默堅持的方向,相對於現在強調誇大、聳動的社會現象,扶輪社選擇用關懷的態度照顧社會弱勢、少有人關心的族群。「這正是我們之所以何如此關心這些議題的原因,其中教育問題又更為我們所重視。要能夠關懷這些文化、社會等現象,就必須從小開始接觸起,因此我們把目標之一訂在教育上,就連交通守法方面也是,所以會有『交通博物館』的成立,透過博物館的設備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正確的知識。」P. P. John笑著說自己因曾經歷過填鴨式教育的階段,加上看到現今社會上某些偏差價值觀的產生,更讓他認定教育是很基本卻又重要的工作。
小標:現在,經營形象帶動關懷力量
除了對外的服務工作,事實上這幾年很明顯地,原本相當低調的扶輪社也開始重視公共關係的經營,也就是在形象上的建立,讓一般人能夠了解到社會還是有人做好事,藉此能為現今的社會帶來正面的力量。
「形象的問題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建立,就跟水泥的優劣一樣,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後才知道。扶輪社之所以已有一百年的歷史,這樣的組織一定有其優點,因此去了解、去發掘後再加以發揮,當然還得透過新動力、新觀念。如同企業要永續經營,這的確不是一件簡單事。」P. P. John提到未來的目標時如此說到,自己未來的工作重點著重在如何提升扶輪社對外形象的計畫。
目前「扶青」「扶少」團的成立以及扶輪大使獎學金,還有中華扶輪教育基金獎助博士生、碩士生,這些工作項目是達成此一目標不可或缺的元素,未來可能還會有大專清寒獎助金等,辦理這些項目的主要目的,即在於這些接受獎助的學生正是未來的希望與力量,種下服務的種子,讓他們有機會了解扶輪社,更有助於他們加入並投注自己的心力於社會,增加國際視野。這樣的概念還擴大到全球性的活動,目前扶輪社有全世界青少年交換、團體研究交換,讓青少年到其他國家的扶輪家庭生活一段時間,做語言的學習、國際文化的交流。「這樣的交流是最紮實有效的,因為無形中讓其他國家的人,藉由這些交換青少年的報告而有機會相互了解,有了了解也才能夠深入去關心、參與,這是很重要。」對P. P. John而言,新改變不僅有助於吸收優秀社員,也是塑造扶輪形象的最佳方式,當然對台灣而言,這也可謂是一種最佳的外交活動。
小標:未來,凝聚社員發散更大力量
要實際去落實扶輪社的理想,當然不可少的是對內的自我訓練。這是要讓新加入的會員了解這個團體真正成立的目的,所以雖說它是一個以各領域菁英組成的團體,但彼此的聯誼實際只能說是一部分,社區服務才是最重要,而且就在大家一起參加公益活動的同時,也就是在聯誼;透過家屬與社員共同參與,更可讓家屬可以了解到這個團體的用意,具有相當多層的意義。
「要說到這幾年的變化,包括原本保守的社員團體也開始出現變化,最早眷屬參與程度不多,最多就是隨行一起參訪國外姐妹社,或是出席一年一度的授證晚會,因此太太們其實並不是很了解這個團體,」當問到事業如此忙碌、還有家庭與社務要忙,他是如何調配時,P. P. John就笑說:「所以,這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!」對始終陪伴在旁的楊夫人來說,先生加入扶輪社以來,當然也會希望能盡量留時間給家庭。不過在她的記憶,也有不少是到扶輪社姐妹社參訪,因著每個國家的習慣大不同,讓她累積許多有趣的回憶。
平常P. P. John喜歡的休閒就是打高爾夫球,當然也會和太太一起去打。不過有趣的是,現在社員的眷屬活動變多了,那是因為這十年來,具積極活動力的前社長夫人們發起專為社長夫人們成立的內輪會,大家開始有機會熟識,藉著如合唱團、讀書會或高爾夫球等活動,變得熱鬧起來,加上也開始受訓,進而了解這個社團。
從他侃侃而談的自信神情中,我想不論是新的目標,或是社員成長、扶輪基金成長等工作推動,P. P. John對於未來都已經有更明確的規畫了!
採訪/王怡丹 攝影/劉威震